东晋耒阳人罗含丨一位几被遗忘的湖湘历史文假名人
发表时间:2023年03月11日浏览量:
(图片源自新湖南)他和陶渊明一样爱菊花;他的《湘中记》,是郦道元《水经注》的参考书;他的《重生论》,是释教中国化历程中开出的思想花朵——东晋的耒阳人罗含【编者的话】“悄悄淡淡紫,融融冶冶黄。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的这首菊花诗中 ,“陶令篱边色”,说的是东晋台甫人陶渊明。其“采菊东篱下”之句世人歌颂,爱菊高洁之名世代相传。
但诗中那位也喜欢种菊的罗含是谁? 他有什么样的人生故事而沉淀为诗文典故,入诗家之高眼?本期“悦读”要说的人,就是东晋耒阳人罗含,一位几被今人遗忘的湖湘历史文假名人;要说的书,就是他写下的两部作品《湘中记》和《重生论》。从上世纪90年月末开始,罗含开始进入学者们的视野。在湖南本土或来往于湖南的历史文假名人的时间谱上,罗含的泛起可谓填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湖湘文假名人的空缺。
如何认识这位秦汉以来湖湘文化发育期中涌现的重要代表人物?如何发现其时价格值、评价其文史职位?这是湖湘学人的本土之责,也留下了交流、碰撞、探讨的辽阔空间。2016年12月17日, 中国(耒阳)罗含学术研讨会在耒阳举行。
来自北京、上海、浙江、湖南、福建、台湾等地的专家学者,共话罗含。这位1000多年前的“江左之秀”“荆楚之才”,正从历史深处走来。
【说书·之一】文籍里的罗含故事罗含呑鸟要讲1000多年前的罗含故事,当以有据可查的史料文籍为本。从现存资料来看,最早纪录罗含事迹的,是成书于南朝初年的《世说新语》。这本书主要记载魏晋名士的逸闻趣事和玄言清谈,其中就有罗含的两则小故事。
由唐朝房玄龄等多人合著的《晋书》,是中国的二十四史之一。从现存有关罗含的早期资料来看,《晋书》卷九二《文苑罗含传》,基本上综合此前关于罗含的种种纪录,是今天我们研究和评价罗含最为重要的依据。罗含生于官宦之家,不仅是“官二代”。他的曾祖父罗彦,曾是临海郡的太守。
父亲罗绥,曾是荥阳郡的太守。罗含从小胸怀雄心,智慧勤学,不幸年幼时便成了孤儿,由叔母朱氏哺养。有一次,他白昼睡觉时,梦见有一只羽毛文彩异常的鸟,飞进自己的口中。
朱氏对他说:“这只鸟身上有文彩,预示着你日后一定会写出好文章。”今后以后,罗含“才藻日新”。
唐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曾主编一部名叫《艺文类聚》的图书,也在书中纪录了这个故事。厥后,人们常用“罗含呑鸟”来称谓一小我私家才气出众或文辞华美,“罗含呑鸟”也成为一个著名的典故。兰菊丛生罗含是个品性高洁的人。
他的父亲曾经担任新淦县的县令,新淦人杨羡厥后做了罗含所在州的州将,想引荐罗含去做主簿,都被他拒绝了。但杨羡不停地征召他,罗含只得前去就职。厥后杨羡去职脱离,罗含一直将他送到新淦县。
新淦人因为罗含是老县令的儿子,听说他来了,纷纷来给他送礼物。罗含盛情难却,只得暂时收下这些礼物。待到回去时,他将这些礼物全部封存没有带走,受到人们的歌颂。
罗含的文才好,官运也不差,获得权臣桓温的赏识后,更是一帆风顺。有一次罗含迟到了,桓温就要大家说说罗含是个什么样的人才。有人说他是“荆楚之才”。
桓温则认为他堪称“江左之秀”,不仅是“荆楚之才”。但罗含并非“惟上”“媚上”,颇有自己的主见。有一次,桓温想检劾他的政治对手之一谢尚,就派罗含去江夏郡搜集太守谢尚的过错。罗含相识谢尚的为人,他到了谢尚那里,也不外问郡中事, 似乎是来做客,喝了几天酒,就回来了。
桓温问罗含搜集到什么情况,罗含却反问桓温说:“您以为谢尚这人怎么样?”桓温说:“要胜过我。”罗含说:“岂非有胜过您的人而干坏事的吗?所以我对他的事一点也没有盘问。”桓温对他的用意感应惊讶,但也没有责备他。罗含做官时,生活也很简朴,曾在城西郊的小洲上盖了一所茅屋,伐木做床,编苇为席,穿着平常的衣服,吃着自己种的蔬菜,过得有滋有味。
他也很喜欢种花,尤其喜欢兰和菊,写了不少歌赋兰菊的诗词。到他退休回家时,台阶上、庭院里突然之间兰草、菊花丛生,人们认为这是他优美品德的感应。梦鸟吞鸟、兰菊丛生之说, 颇有些传奇夸张色彩,但也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楼劲所言:“《晋书本传》充实说明罗含一生以文才、品德著称,及其先为当地名族子弟而才行甚著,又渐次从‘湘中琳琅’到‘荆楚之才’以至于‘江左之秀’的人生历程。正史入传这一事实自己,则足以说明罗含实为其时湖湘一带少数几位具有全国声誉的代表人物。
”【说书·之二】罗含与《重生论》 《湘中记》《重生论》:思想的花朵今人要重新认识罗含、发现罗含,首先要深入研读他的著作。遗憾的是,今天我们能读到的,只有一篇不足四百字的《重生论》,以及一部已经亡佚,其内容散见于各种文献著作中的《湘中记》。但这一短论一佚记,仍可一睹当年“江左之秀”的文才,见识其背后的时代民风,思想潮水。
罗含的代表作之一,是《弘明集》第五卷收录的罗含《重生论》。《弘明集》是南朝僧人僧佑所编的中国释教史上第一部佛学文献汇编,收录了东汉至南朝齐梁时代100多篇释教文章。
这位僧佑是其时了不起的高僧,在中国释教史上有重要职位。曾写下《文心雕龙》的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刘勰,就曾在他的寺庙中借居数年。东晋时期,佛寺、僧尼大量增加,释教走向兴盛。
在这样的文化配景下,一些释教论题成为思想界讨论著说的热点,就像今天社会的一些热点时政思潮,仍然是知识分子们喜欢评说的工具。罗含写了《重生论》 ,还引起了一位名叫孙盛的念书人的关注,写信给他提出意见,于是两人书信来往展开“学术争鸣”。100多年后,这些书信节文和《重生论》 还能被僧佑收入《弘明集》中,也反映。
本文关键词:米6体育官网app下载手机端,东晋,耒阳,人罗,含丨,一位,几,被,遗忘,的,图
本文来源:米6体育官网app下载手机端-www.lsjzdl.com